'Magic mirror on the wall,
who is the fairest one of all?
Famed is thy beauty, Majesty.
But hold, a lovely maid I see.
Rags cannot hide her gentle grace.
Alas, she is more fair than thee.'
— 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, 1937
它是一面通曉世間萬物的鏡子,對於美貌之最具有絕對的審認。
繼后面對鏡中的自己,向鏡子發問,在這片國土之上,誰才是最美麗的女人呢?
時光荏苒,歲月如梭,白雪公主出落得熠熠動人,於是繼后不再是最美麗的女人了。
何以分辨自信或持疑的探詢呢?以致演變成嫉妒、恐懼和憤怒。
在迪士尼動畫《白雪公主》(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, 1937) 中,繼后對著壁鏡說出召喚的咒語,隨即鏡中狂風呼嘯又電閃雷鳴,烈火燃起之後,一張面具臉顯現其中。
在電影《魔鏡,魔鏡》(Mirror Mirror, 2012) 中,繼后對著落地鏡說出穿越的密語,之後鏡中的世界化為渾沌的天空和汪洋的湖水,以及遺世獨立的木屋與走道,然而走道的盡頭是鏡面的入口,其倒置於湖水之中。木屋中陳設著各式各樣的鏡子,鏡面中映照出繼后的影像,其身穿簡樸的素衣,遊走於各各鏡子之間,又能夠同時顯現於多面鏡子之中。鏡中的繼后或許為本體的潛意識,具有服從主人的魔法,但使喚其必定付出相等的代價——青春與美貌。
在電影《公主與狩獵者》(Snow White and the Huntsman, 2012) 中,繼后對著銅鏡說出提問,語落鏡中淌溢出一名鏡徒,其形似全身披蓋帷幔,且光滑如鏡,可見交疊的下膊握著臂膀。除了繼后之外,無人能見得鏡徒的形體。繼后不止於美貌的極致,亦窮竭於權力的庇護。她曾喝下受咒語祝禱的美人之血而被賜予魔力及不死,惟魔力依附於美貌之下,因此出眾的白雪將致其魔力消亡,只是福禍相生終究死於美人之手。
在前述續作之電影《狩獵者:凜冬之戰》(The Huntsman: Winter's War, 2016) 中,冰女王對著銅鏡讀出其邊緣上的文字,並且說出提問。
'The age can be wicked
to those who walk alone.
When I look into the mirror,
I see myself as I might become.'
— The Huntsman: Winter's War, 2016
曾經的繼后成為了惡女王,死前的殘影寄身於魔鏡之中,觀見其者受其蠱惑及瘋狂。惡女王誘導著其妹冰女王說出召喚的咒語,才將其從中釋放。不過,她一心復仇白雪,僭越了冰女王的主權,且展開屠殺叛變的狩獵者,豈料冰女王築起冰牆守住自己的心血。惡女王揶揄了自己,以為冰女王的軟弱曾被自己除去,如今看來仍舊令人唏噓。冰女王從中聽出了端倪,作為一名鏡徒的惡女王不得不回答召喚者的提問,於是道出當年的真相,冰女王之女並非死於情人之手,而是惡女王的無情及虛榮,因為冰女王之女的美貌將會攀上枝頭,勝過於她。
魔鏡的魔力反映了問事者的內心,其本身為慾望的回音。在故事之中,它既作為了劇情的主軸,亦探究出縱慾的下場。
'Ashamed of his monstrous form, the beast concealed himself inside his castle, with a magic mirror as his only window to the outside world.'
— Beauty and the Beast, 1991
它是一面能夠窺見人事地物的鏡子。
童話原著中尚無存在魔法鏡。
在迪士尼動畫《美女與野獸》(Beauty and the Beast, 1991) 中,遭拒門外的女巫認為王子以貌取人又毫無愛心,於是施法將他變成一隻野獸,以作為懲罰,並且留下了一把附有魔法的手持鏡,其成為了野獸得知外界唯一的窗口。這把鏡子曾使用於,貝兒拒絕與野獸共進晚餐、貝兒思念其父親、村民認定貝兒的父親為瘋子。最後,魔法鏡落入惡人加斯頓之手,迫使野獸不得不面對大眾的目光。
在電影《美女與野獸》(Beauty and the Beast, 2017) 中,與動畫的些微差異在於,貝兒拒絕與野獸共進晚餐,鏡中的貝兒因失去自由而失落,不再僅僅只是對於野獸的厭惡。
魔法鏡的魔力實現了可望的真相,其本身為主觀的表象。在故事之中,它既作為了劇情的弧線,亦挾帶出野獸的內心。